“得到这个荣誉,是对我一生的肯定,更是对我的鞭策。”近日,第三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地区评审结果出炉,2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获了“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”的称号,东阳木雕大师吴初伟就是其中一位。据悉,这是继陆光正、冯文土之后,东阳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工艺美术大师。评选工作始于2008年,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委托亚太地区分会组织评选,每四年评选一次,旨在繁荣、传承手工艺产业,保护和光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表彰世界手工艺大师作出的贡献。
儒雅惊艳大师木雕罕见
7月,烈日炎炎。我们走进了吴初伟的工作室。69岁的他,高大挺拔,满脸笑容,温和儒雅,棱角分明,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是个帅小伙。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,侃侃而谈,一字一句很从容。
吴初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。他的工作室就位于横店镇万盛街边上。走进工作室,传来一股浓浓的木头香。几十名工人在工作室里制作着各式各样的木雕作品。
鸭子毛茸茸的,水波荡漾,野草葳蕤,水牛神态各异,有茂密的梅花树,也有干枯的竹桩……尤其是那镂空雕刻的藤蔓,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。正在制作中的大屏风《寒梅迎春》让人眼前一亮,传递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息。吴初伟告诉我们,这是《寒梅迎春》的第四个版本了,之前有一件已被杭州博物馆收藏。
吴初伟不仅注重人物的形体,更注重人物的气韵和精神,作品超越材料和刀法,已经实现了审美升华。这种水准没有长久的实践经验和艺术洞察力是难以做到的。例如《春韵》,从七仙女下凡这个神话故事中剥离出来,追求一种虚幻的真实,融入了精湛的技艺与情感。
吴初伟的作品素有“秀气”的美誉。乍见到他的作品,确实很震撼。它们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一件作品便是一个经典,散发着强烈的灵秀感和书卷气。木头在他的手中变得很有生命力,作品像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,如一幅诗意盎然的名画……
吴初伟授徒既教技,又教人,以身示教,教学相长。他教学生并不仅仅让他们学自家的技法,而是引领入门后,再把他们送向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,向更多的同行学习。针对快节奏时代,学艺的年轻人文化素质较高,接受能力强,按过去“三年徒弟,四年半作”套路已明显不适合了,为此,他改革设制了一套“速成传教”法,“先技后工”,带徒传教时间一般缩短到八个月,大大提升了年轻人的学艺信心。历年来,共培养出500多名木雕人才。
颜值+手艺迷倒一众粉丝
爷爷是清末秀才,父亲是“国军”少将,1947年吴初伟出生在书香之家。身世坎坷,母亲在他4岁那年早逝,由姑母养大。他继承了祖辈的聪明天赋,勤奋好学,从小兴趣广泛,二胡、笛子、游泳、画画,样样拿手。因出身不好,除了种地,他只能做些杂活,当过篾匠,也打过炮眼。
“千田万贯,不如手艺傍身。”这是东阳人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老话。东阳地少人多,亲戚朋友劝他去学些有文化的技艺。他一直以来喜欢画画,16岁那年,挑上姑母给他打造的雕刻工具到邻村师傅那里开始学习木雕。跟着这个师傅学了三年,又找到镇上做过木雕的退休老人学了几个月。吴初伟入行时,正是木雕艺术的低潮期,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的形象都不能刻。村里人都劝他别学木雕,没出路。“我心里很清楚,木雕是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,以后肯定能发扬光大。”他还是默默地坚持学了下去。
之后,他又跟着磐安一位老师傅学了7年。师傅文化不高,但技术很好。学了三年后,他就要自己干活,还要带师弟。到了后期,很多作品都由吴初伟担当设计。
当时的顾客很多都是准备出嫁的大姑娘,看到吴初伟高大帅气,手艺不错,都喜欢让他为自己制作陪嫁家具。一段时间,师傅的生意都被他带旺了。
创新不止艺术激情犹炽
25岁那年,吴初伟被永康四路木雕厂聘请为技术指导,东阳老家生产队要求他一个月交40元钱,还不给工分。他果断把钱交了,剩下没多少。“我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就够了。”在他的努力下,该厂生意越来越红火。横店镇的领导听说后,力邀他回到老家工作,进了镇办的东阳横店木雕工艺美术厂,一干就是38年。
工作期间,他先后到安徽艺术学院、杭州大学与中国美院学习深造。“以前没机会学习,后来有机会就去。”当时厂里有200多人,作为一厂之长,他只能周末回来安排工作,周一赶去上课。作为48岁“高龄”的全日制学生,他读书很认真,经常看书画画到深夜,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被他的学习精神所感动。他说:“木雕作品的格调、韵味需要文化的积淀。”
“你已经是工艺美术大师了,应该从工厂出来做艺术。”中国美院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吴初伟,后来他从木雕厂出来自己办起了工作室,专心从事工艺美术创作和设计。他的第一件作品《春江花月夜》,就获得了首届工艺美术大赛金奖。
吴初伟喜欢从木雕下脚料里寻找“低碳艺术”。他先后创造了“朽木穿插叠雕”“朽木整合立体雕“等技法,在提高废弃材料利用率的同时,突破了东阳木雕平面雕刻的传统。以朽木为例,以前最多只能制作成“贴片雕”,仍处于平面浮雕的格局。2008年,吴初伟从航模制作和古建筑模型制作中得到启示,创作了《盛世神舟》。这艘大船除了底座用独木制成,其上6层船体全部用“下脚料”精雕细镂出亭台楼阁,再穿插整合而成。这件作品的问世,改变了东阳木雕“朽木不可雕”的传统观念,实现了“小料制大作”,缓解了木雕原材料紧张的局面,还实现了木雕新技法的创新。
近年来,吴初伟一直想着自己的作品怎样做到创新,做到兼具艺术与市场。比如,传统雕刻中仕女数量很多,但造型类似,表情单一,怎样才能做到与众不同?吴初伟就在作品《春韵》里,设计了一块很大的荷叶包裹着她们,这是他的独创,借出水芙蓉,衬托仙女的清纯美丽。他的设计灵感主要源于生活。作品《春江花月夜》就来自于前些年他在三亚旅游时看到的情景。傍晚时分,天南海北的游人在海边广场上跳着不同的舞蹈,这个景象刻在了他的心中,他又刻在了木头上。每张画好的设计图,他都习惯于拿到车间里让工人点评。“他们是最懂的,这样做出来的作品瑕疵就很少。”
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。年过花甲、身板挺直的吴初伟依然充满了创造的激情。他说,作为国之瑰宝,古老的东阳木雕艺术,目前正处在一个最好的黄金时代。谈起未来的创作计划,他滔滔不绝,眼里闪耀着动人的光芒……